正在深圳举行的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成为中国众多高科技企业展示自己最新技术和产品的舞台,众多新技术、新产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不过这些已经接近甚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和产品很多却在产业化过程中遭遇困境。在突破了技术瓶颈之后,知识产权保护、商业化模式、投融资渠道等等问题,成为束缚高新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新挑战。
如何摆脱“山寨”盈利模式?
如果不是看到机器背后的商标,每一个拿到创维新开发的MID平板电脑的人都会以为自己手中的是一台当下最流行的苹果Ipad。虽然其操作界面和苹果的平板电脑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外型轻薄小巧、使用又非常务实方便的MID平板电脑还是赢得了很多观展人的青睐。
然而,尽管有着很多相似点,但创维MID平板电脑的价格和利润却远远低于苹果的机器。创维移动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推广主管李卫星告诉记者,这款平板电脑的市场售价仅为1480元,这其中利润只有不到20%,再加上其使用的还是国外软件商提供的技术平台,导致他们无法像苹果电脑那样利用苹果开发的iTune平台,在提供软件、内容下载服务的同时持续地盈利,只能是卖一台机器,挣一台机器的钱。
不仅如此,由于没有自己独立研发的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也非常之多。“现在做液晶屏幕的、做GPS的、做MP4的企业都开始做平板电脑,市场竞争太激烈。”李卫星说。
在展会的现场,类似于平板电脑的情况同样存在于手机等电子产品当中。一位参展商告诉记者,现在许多电子企业在硬件生产上优势明显,早已具备了世界级的水平,但在系统开发和软件服务,以及商业化运营上却还像个小学生。“大家基本上都在复制国外已有的模式,亦步亦趋,缺乏独创性,也缺乏持续的盈利能力。模仿的再像也难逃‘山寨’的角色。” (服务器租用)
Copyright© 2004-2020 河南海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性ICP/ISP证 备案号:B1-20180452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18号
电子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