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家里电脑坏了。当我回到家里,突然一时有点恍惚,没了电脑,整个人像是瘫痪了,不知还能干点什么。这种感觉开始弥漫。终于,我忍不住用手机开始上网。虽然很不方便,速度很慢,但还是稍微缓解了一下我的焦虑感。然而,很快我就感到一阵凉意。怎么一天没有电脑,确切说是一个晚上没有电脑,我就如此迷失和坠落?到底是我使用互联网,还是互联网绑架了我?惊恐之中,抽出几天前放在书架上的《浅薄》,一探究竟,也顺便填补下没有互联网夜晚的空虚和焦灼。
技术重塑人类大脑
《浅薄》在提出上述命题的时候,有一个隐含的假设,即:互联网能够对大脑形成某种影响。事实上是这样吗?
答案是肯定的。自人类社会以来,技术从来都在重塑着人类的大脑,甚至使人类的大脑在物理上和生理上,都发生了变化。确切地说,是技术重塑了人类的思维,而新思维的一次次重复——如同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便在物理上和生理上改变了大脑的形态和功能。 (服务器租用价格)
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很多都是伴随着技术的出现而渗透到人类的思维和生活当中的。
我们经常提到“惜时如金”“时间就是金钱”等说法,这些观念或信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默认准则的一部分。但有没有人想过,这些观念从何而来呢?是自有了人类,就有了这些观念吗?显然不是。《浅薄》一书给了我们答案:实际上是伴随着钟表的发明,人类才开始把每一天的时间具化为等分的段落,并形成线性的思维,在此基础之上,才有了“准时”“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如今,这些观念已经成为人们大脑的一部分了。某种意义上说,钟表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大脑。
总之,科学和哲学都从不同侧面说明,技术重塑着人类的思维方式,而此种重塑的反复进行,又重塑了大脑的物理形态。
互联网如何“毒化”我们大脑
当然,《浅薄》一书作者绝不是研究钟表或地图,也不是研究出租车司机的大脑,而是研究我们正置身其中的互联网时代。如果说钟表和地图就足以改变人类的大脑和思维,那么互联网,这一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革命性技术,将会给人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会不会真的如《黑客帝国》中所描述的,人类被自己所发明的人工智能所绑架,沦为傀儡且不自知?到底谁才是救世主?
看看我们的生活吧。如果你看到你眼前这篇文章,十有八九你正在网上。没错,这就是网络时代最直观的体验——你一天的绝大部分自由时间都是在网上度过的。对于很多人来讲,互联网甚至约等于工作和生活。msn让我们打电话或面谈的功能日趋退化,msn登陆不上,有些事甚至就搁置了。 (服务器托管费用)
Outlook时不时跳出新邮件提醒,不断地让我们停下手上的工作,去看一眼或重要或不重要的邮件。无聊的时间,或者随便看网页,或者逛论坛,或者在人人开心微博上面游荡,有一搭没一搭说上两句。即使发呆也要对着屏幕发呆,否则连发呆都不知道该怎样发呆了。断网的时候,焦虑、空虚涌上心头,似乎整个人都被掏空了,无所适从。
甚至我们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和写作方式都在发生着变化。当年尼采学会球状打字机后,曾兴奋地对友人说,打字机这一技术改变了他的写作风格。我们平时构思一篇文章的时候,是不是也会感觉思维与早年用笔在本子上写作时不太一样?遣词造句风格是不是也有些差异?什么时候写作变成了搜索、复制和粘贴,而不是思索、写作和修改?我们已经多久没有用分析性思维或综合性思维去思考问题,而是直接求助于google或百度?我们已经有多久,习惯了搜索和查询,而却忽略了分析和记忆?我们已经多久没有读书,仅依靠超链接和弹出窗口获取知识和信息?
Copyright© 2004-2020 河南海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经营性ICP/ISP证 备案号:B1-20180452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018号
电子营业执照